咨询热线:

金经理 13072506726

民营医疗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民营医疗

社会办医再遇“人才荒”!“扶不起”的多点执业,能否拯救民营医院?

日期:2020-06-17 类型: 民营医疗
多点执业,真的能拯救民营医院吗?


在国家促进社会办医的大背景下,民营医院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快速发展期。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仅2019年一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就增加了1447家。


然而与高速增长的医院数量不匹配的是,2019年我国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仅新增12.8万人,对比起一年减少102家,卫生技术人员却新增23万人的公立医院来说,多多少少有些“凄凉”。


人才,几乎成为了阻碍民营医院进一步发展的头号难题。


而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又将“编制内外人员同岗同酬同待遇”这一政策写入了公立医院章程范本,鼓励公立医院等公益服务类单位进行“去编制”改革——这也就使得不少民营医院在解决人才短缺相关的问题上,开始寄希望于医护“去编制”后的自由流通,或是期待人气高、名气大的医生进行“多点执业”。


但是,多点执业,真的能拯救民营医院吗?



医院医生都有顾虑

多点执业医生3年仅2258人



近日,“无锡日报”有消息称,从2017年5月至今,在江苏省无锡市卫健委备案多点执业的医生已超过两千人次,达到2258人,占据无锡市总执业医师数量的8.9%。


据了解,出于深化“放管服”的需求,无锡市从2017年起,就开始对相关机构对医师执业、多机构备案办事程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这两年,市卫生健康委窗口更是精简了医师业务申请材料,将医师多机构备案变为即办件,支持医师不跑路、网上申请备案,备案单位同意后,来现场办理,来就办,给了医师更广阔的执业空间和自由度。


——只不过这样的激励政策,仍然没有吸引到过多的多点执业医生。根据数据资料显示,虽然无锡市多机构备案执业的医师,大多流向了社会办医机构,但多点执业的医生以退休医生为主,在职人员比例偏低。


“无锡日报”了解到,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职医护面临着来自公立医院管理层的压力,而一方面则是因为医生自己“对多点执业”行为仍有有顾虑。



不少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推行的绩效薪酬机制占用了医生大多数的时间。一些高水平的医生和专家,除了要负责门诊、住院病人外,还要承担科研、教学、管理任务,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参加多机构执业。


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更是反映,他所在的医院曾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多机构执业的医生都要填报表格,退休人员也不例外。即使作为医生,欢迎多机构执业,但如果院方持排斥态度,影响到考核、培养、晋升的话,就必须要花点心思、慎重考虑。


毫不夸张的说,就目前而言,众多公立医院对于医生多点执业的态度依旧是“不鼓励、不支持”,甚至是反对。不希望医生把太多精力放到外面,“白”养一个医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的原因也包括担心骨干医生被挖走、部分患者被分流。




“扶不起”的多点执业

到底对医生还有多少吸引力?



前段时间,微信自媒体平台“医学界智库”,发起了一项有关2020年医生多点执业相关的调查问卷。问卷显示,近1年内,52.6%的医生并没有进行过多点执业,29.2%的医生有过1-2次,10.2%的医生多点执业次数超过10次。


尽管有5%的多点执业医生月收入达到5万以上,但超过30%的医生还是表示多点执业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就薪资来看,多点执业似乎对大多数医生来说并没太大的吸引力。


自2015年1月,《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国“多点执业”政策已推进了将近5年。


2017年4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医生多点执业的数量限制被取消;医生申请多点执业,不是通过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或备注,而是医生直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的“区域注册制”也开始推向全国。



而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更胜于“医生多点执业”的“医生自由执业”第一次出现在了国字号的文件里。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等各类执业行为,全部得到了国家政策的认可。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已有21.5万名医生参与多点执业。其中,到民营医院执业的人员大约有8万人。这个数字还算可喜,但在拯救民营医院人才缺口问题上,依然是“杯水车薪”。



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

民营医院还能怎样推动、破局



有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国家鼓励多点执业,目的不在多点,而是通过多点,使医生有一个流动的机会,去选择自己合适的平台发展,最终达到全医疗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提升的目的。


事实上,有相当比例的医生参与多点执业或者离开体制内进入到私立医院以后,反而工作态度、情商表现得更好,跟原来在公立医院的服务态度相比,出现了惊人的改善


而且民营医院相较于公立医院,某些程度上也有更大的职称晋升机会,对于医生来说,本来就是一片值得耕耘的土壤。


民营医院通过“多点执业”解决人才困难,或许的确是一件“叫好不叫做”的难事,但笔者认为,它也不是完全能推动与破局。


  • 第一,医院的口碑,能够吸引的不仅仅是患者,也可能是医生,培养好医院口碑,为医生提供优质的“无形薪酬”,或许比高薪聘请更能吸引到高水平、有发展前途的医生。

  • 第二,优质民营医疗机构、民营资本中,由院士领衔的团队可能会更好地去撬动多点执业,由医生吸引医生,形成一种医疗团队为核心的竞争力;


  • 第三,重视契约精神,让医生、多点执业的医生能安心地工作。